福建泉州晋江安海金墩人黄元寿文莱开国国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能力的皇帝之一,不过他建立明朝之后,却做了一件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他派遣一个人到周边国家做使者,不料这人最终没回来,反而在外面自建了个国家,如今这个国家依旧还在,而且它的富裕程度是中国的四万多倍!朱元璋派遣的这人叫黄森屏。当初,因为黄元寿在中国南海森屏滩剿寇抗倭功勋卓著,明洪武帝朱元璋,特赐名为黄森屏作为出使婆罗洲就是现在的苏里曼丹岛使者的名字。黄森屏和华人同胞在断手河流域努力,力量迅速发展,声威远震。番人用他们的习惯称呼称黄森屏为“拉阇”,也就是王的意思,而华人则按中国的叫法称之为“总兵”,可见黄森屏在东加里曼丹岛建立了独立的华人政权,这个政权保有足以威慑敌人的强大的军事力量。
黄森屏,原名黄元寿,朱元璋打天下时他就跟随了,虽然他没有蓝玉、汤和、常遇春等将领那么有名,但他在朱元璋创业之初,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后来朱元璋建国后,亲自给他赐名黄森屏,可见朱元璋对他的信任和重用。
黄森屏Ong Sum Ping(1339-1408年)初名元寿字昌年号熙春。福建泉州熙春铺仕曹巷金墩黄良辅长子,天麒黄松长孙。元末明初从军,华人政权首领,文莱国的创始人之一。文莱文写作"ONG SUM PING"。中国福建泉郡市曹巷人,明洪武八年时,初任鹤庆守备。由于腾冲地理位置重要,明洪武帝朱元璋派黄森屏重兵驻守,并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任云南永昌腾冲卫总兵。率领整个家族及邻居数千人经西南部缅甸避乱航海南渡抵达婆罗洲(即现在的加里曼丹岛)。他们在东加里曼丹的一条大河河口登陆,精疲力竭之时发生了船难,有的折断了手臂。后来迁至的番人因此称此河为"支那巴唐岸河(Kinabatangan)",即 "中国人断手"之意河。当时在断手河偏北的地区是国力衰微的渤泥国,南受印尼的控制,经常被要求向其进贡,东则常受菲律宾南部苏禄苏丹国不时的侵扰。在黄森屏和华人军队的奋战之下,苏禄入侵被遏制,渤泥国避免了灭亡的命运,这也进一步巩固了渤泥国与黄森屏华人政权的同盟。后来,在渤泥国发生了一系列政治斗争,最后倾向于黄森屏的艾哈迈德压倒特曼贡亲王继位,成为渤泥史上的第二世苏丹,黄森屏在渤泥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但是,在南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黄森屏一直未忘记祖国,对明朝的认同感也不断增强,死后都回葬在了自己的祖国首都——中国南京(明成祖时改迁北京)。朱元璋为重振中华民族雄风,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让周边国家知道自己的厉害,其实也是就是想要获得满足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装X一下,他就派黄森屏出使周边国家,宣传大明王朝的文化,让周围俯首称臣,为什么派黄森屏去呢?因为他擅长水战,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决战鄱阳湖时,黄森屏也出过不少力,所以派去去周边沿海地区再好没有了。
结果黄森屏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了,因为他在出使过程中,遇到多次大风大浪,差点连命都丢了,这是黄森屏发现这差事不好干,后来他到了加里曼丹岛,来到一个叫渤泥国的小国,因为擅长水站,黄森屏替渤泥国打退了周边的印尼、苏丹的侵扰,深受当地百姓的崇拜,后来国王还直接把女儿嫁给了他。这时的黄森屏觉得,在这个小地方当过往女婿多好啊,为什么要帮朱元璋到处去出使呢,而且冒着大风大浪,没准那边都翻船了,如今老婆也有了,于是他就在渤泥国定居下来,再也不管朱元璋的命令了。
后来渤泥国内部发生了矛盾,皇族进行权力争夺,黄森屏作为驸马自然也参与其中,并取得最终的胜利,最后他掌握了渤泥国的大权,并在此重新建立了一个国家,也就是今天的文莱,位于亚洲东南部,加里曼丹岛西北部,跟中国南海相接。在公元14世纪初元朝末叶从军云南楚雄府鹤庆时作为一位不得志的元朝行伍官员黄森屏(ong Chun Ping)1381年受命征调云南腾冲卫,后来奉命出使婆罗国(文莱)。到达婆罗后成为婆罗国的一名福建晋江籍华人。由于黄森屏的杰出才干,赢得了当地华侨华人的爱戴,被推为文莱华人领袖。黄森屏成为整个婆罗国的统治者,任支那巴坦加总督、总兵和苏丹,实即国王。 黄森屏是文莱国的创始人之一,如今他在文莱人心中依旧有很崇高的地方,现今文莱许多地方还有纪念黄森屏的古迹。虽然文莱国土面积只有五千七百多平方公里,但它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主要靠原油和天然气为国家经济支柱,据统计文莱的石油存储量达到14亿桶,排在东南亚第二,这些石油能让当地人不用劳作,吃几辈子都吃不完。黄森屏统治文莱时期,曾用几十艘大船载石沉于文莱河口,用土填为地基,在其上建造了一道石墙和堡垒,称为石堡(Kola Batu),至今遗址尚存于加奥朗(Kaya Orang)和舍门(Chermin)二岛之间。黄森屏去世后葬在南京,儿子遐旺黄克孙(继王室出)葬在文莱,孙他的子孙留居于此,世代传衍,极为显赫。据文献记载,黄森屏生有一女黄桂姑,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给渤泥(Bruni,即文莱)第二苏丹阿合曼(Akhmed)。阿合曼死后,黄森屏的儿子黄克孙继承王位,成为文莱国王。黄森屏孙苏丹沙里夫·阿里(在位1425- 1432年)自此文莱国王按男血缘世系传递。第三位渤泥王苏丹沙里夫·阿里(在位1425- 1432年)黄氏去世后,将王位传给阿合曼苏丹所生之男。其中第二代女渤泥国王嫁给一位从阿拉伯到文莱的酋长阿里(Sherif Ali)。到本世纪,文莱国王已传20余代,他们都是黄森屏的男性直系后裔。因此,历史上文莱王室便奉黄森屏为始祖,至今文莱仍有“黄总兵墓”,历代修葺,受到文莱王室的祭祀。
根据2015年的数据统计,文莱GDP约为173亿美元,其人口还不到42万,所以他们人均GDP为4万多美元;而中国2015年GDP约为69万亿人民币,就以14亿人口来算,那么中国人均GDP勉强达到5万人民币,美元与人民币汇率算七个点,所以文莱的富有程度是中国的八倍!或许朱元璋也没想到,一不留神让黄森屏这小子跑掉了,还给他建立了个国家,六百多年后这小国家竟比中国富裕那么多。参考资料《明史》兵事外藩、《南京府志》古墓坊。
黄森屏Ong Sum Ping(1339-1408年)初名元寿,字昌年,号熙春。福建晋江安平金墩人,祖父天麒黄松(1269-1341年)宋末元初由黄石金墩徙居泉州鲤城区熙春铺市曹巷金墩祖宅。元末明初从军,华人政权首领,文莱国创始人之一。文莱文写作"ONG SUM PING"。明洪武八年时,初任鹤庆守备。由于腾冲地理位置重要,明洪武帝朱元璋派黄森屏重兵驻守,并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因黄森屏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后升为云南永昌腾冲卫总兵。 因黄元寿在中国南海森屏滩剿寇抗倭功勋卓著,明洪武帝朱元璋,特赐名为黄森屏作为出使婆罗洲(苏里曼丹)使者的名字。黄森屏和华人同胞在断手河流域努力,力量迅速发展,声威远震。番人用他们的习惯称呼称黄森屏为“拉阇”,也就是王的意思,而华人则按中国的叫法称之为“总兵”,可见黄森屏在东加里曼丹岛建立了独立的华人政权,这个政权保有足以威慑敌人的强大的军事力量。率领整个家族及邻居数千人经西南部缅甸避乱航海南渡抵达婆罗洲(即现在的加里曼丹岛)。他们在东加里曼丹的一条大河河口登陆,精疲力竭之时发生了船难,有的折断了手臂。后来迁至的番人因此称此河为"支那巴唐岸河(Kinabatangan)",即 "中国人断手"之意 。
当时在断手河偏北的地区是国力衰微的渤泥国,南受印尼的控制,经常被要求向其进贡,东则常受菲律宾南部苏禄苏丹国不时的侵扰。新即位的渤泥国苏丹马合谟沙(SultanMuhammadShah)向黄森屏率领的华人力量求援。马合谟沙把女儿嫁给了黄森屏,赠与黄森屏“MaharajaLela(麻那惹加那,约相当于中国小说中常见的“并肩王”)”的称号;马合谟沙还让自己的弟弟艾哈迈德(Ahmad)娶了黄森屏的妹妹黄元丽,赠给她PuteriKinabatangan(来自中国断手河的公主)的称号,两个政权因统治者之间的婚姻关系结成了紧密的同盟。在黄森屏和华人军队的奋战之下,苏禄入侵被遏制,渤泥国避免了灭亡的命运。此前的1370年,中国明朝太祖皇帝派使臣辗转从印尼到达渤泥,渤泥始见明朝的强大国力,这也进一步巩固了渤泥国与黄森屏华人政权的同盟。此后的三十年时间中,两股力量像其领导人一样迅速。华人由东部的断手河流域向北部沿海发展,相继建立了中国城、中国镇等城市,即今天马来西亚东部的大城市哥打支那巴卢和支那鲁特等城。1402年,苏丹马合谟沙去世,儿子阿布杜·马吉德·哈桑(ABDULMAJIDHASAN)继位,由黄森屏和马合谟沙的哥哥特曼贡亲王(PengiranTemenggong)监国摄政,所以文莱史一般不把哈桑当成第二世苏丹。1406年阿布杜·马吉德·哈桑去世后,有两年大空位期。在这两年期间,发生了一系列政治斗争,最后倾向于黄森屏的艾哈迈德(Ahmad)压倒特曼贡亲王继位,成为渤泥史上的第二世苏丹,黄森屏在渤泥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南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黄森屏一直未忘记祖国,对明朝的认同感也不断增强。
文莱
在今日的亚洲,虽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终归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反倒是一些亚洲小国,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国家率先成为发达国家,你别看这些国家小,但是经济却十分的发达。不过除了这些老牌的发达国家外,还有一些国家的经济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是被称为亚洲最幸福的国家——文莱,古称渤泥国。不过还有更令你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极度富裕的国家,他们王室居然有位中国祖先,他就叫黄元寿赐名黄森屏。元末明初从军,华人政权首领,文莱国创始人之一。
黄森屏和华人同胞在断手河流域努力,力量迅速发展,声威远震。番人用他们的习惯称呼称黄森屏为“拉阇”,也就是王的意思,而华人则按中国的叫法称之为“总兵”,可见黄森屏在东加里曼丹岛建立了独立的华人政权,这个政权保有足以威慑敌人的强大的军事力量。
文莱地图
当时在断手河偏北的地区是国力衰微的渤泥国,南受印尼的控制,经常被要求向其进贡,东则常受菲律宾南部苏禄苏丹国不时的侵扰。新即位的渤泥国苏丹马合谟沙向黄森屏率领的华人力量求援。马合谟沙把女儿嫁给了黄森屏,马合谟沙还让自己的弟弟艾哈迈德娶了黄森屏的妹妹黄元丽,两个政权因统治者之间的婚姻关系结成了紧密的同盟。在黄森屏和华人军队的奋战之下,苏禄入侵被遏制,渤泥国避免了灭亡的命运。
王墓
此前的1370年,中国明朝太祖皇帝派使臣辗转从印尼到达渤泥,渤泥始见明朝的强大国力,这也进一步巩固了渤泥国与黄森屏华人政权的同盟。此后的三十年时间中,两股力量像其领导人一样迅速。在南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黄森屏一直未忘记祖国,对明朝的认同感也不断增强。1408年,黄森屏留下自己的妹妹镇守渤泥,亲率150多名亲威、部下回到中国朝见进贡,《明史》中称之为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永乐皇帝非常高兴,特意下旨令使团进京沿途的每个府县都要设宴招待,让他们得以亲见家乡的变化。明中期以后,中国力量从南洋退出,渤泥不再进贡。欧洲殖民者东来以后,渤泥与中国的关系完全阻断,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国号也改为今天的文莱。黄氏一族逐渐回教化、马来化,退出了文莱政坛。
在南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黄森屏一直未忘记祖国,对明朝的认同感也不断增强。黄森屏留下自己的妹妹黄元丽镇守渤泥,自己以渤泥“MaharajaLela”的句号亲率部下回到中国朝见进贡,《明史》中称之为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明永乐成祖皇帝朱棣非常高兴,特意下旨令使团进京沿途的每个府县都要设宴招待,让他们得以亲见家乡的变化。但年事已高的黄森屏已无精力经受沿路的舟车劳顿,也无法承受回到家乡之后的巨大喜悦,这年的十月在抵达南京后于1408年12月因旅途颠簸劳累过度瘁然而逝享年六十七岁。去世之前他向明成祖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境土悉属职方”的,将渤泥和断手河流域的土地,归入中华版图;二是“乞封国之后山为一方镇”,请加封东南亚的最高山(今名基那巴卢山,意为中国寡妇山)为渤泥国的镇山,并赐以美名,永镇南洋大地;三是“托体魄于中华”,允许自己安葬于中国。
明总兵黄森屏福建泉州籍
明成祖在今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岗东向花村乌龟山地方为其立墓,以王礼赐葬。立他的儿子遐旺黄克孙(AWNG)为渤泥新王;赐渤泥国后山“长宁镇国山”之名,并亲撰碑文,命太监张谦等人南下刻石立碑。1408年,渤泥新王遐旺在太监张谦、行人周航等人的护送下回国。张谦等人到基那巴卢山下刻石立碑,还专门到爪哇传达了永乐皇帝的诏命:不得再向渤泥国要求进贡。张谦、周行一行镇守渤泥一年之后归国。回到渤泥的遐旺黄克孙仍继承了黄森屏在渤泥的固有地位和影响,一直控制住渤泥的政局,当地华人仍称他为“总兵”,黄森屏的妻子李惠娘去世后葬在长宁镇国山,此山因此被当地番人称为“中国寡妇山”。黄森屏的妹妹黄元丽和第二世苏丹艾哈迈德(Ahmad)育有一女黄桂姑。嫁与沙里夫阿里(SharifAli),他并不是文莱本国人,而是从麦加来的阿拉伯人。1425年第二世苏丹艾哈迈德(Ahmad)去世,由沙里夫阿里继位为文莱第三世苏丹,此后世世相传到今苏丹博尔基亚,已历二十六世。黄森屏一系对内尽力辅助苏丹,对华人则称以渤泥国王,直到万历年间,相沿不改。1408年,黄森屏留下自己的妹妹黄元丽镇守渤泥,自己以渤泥“Maharaja Lela”的句号亲率部下回到中国朝见进贡,《明史》中称之为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永乐皇帝非常高兴,特意下旨令使团进京沿途的每个府县都要设宴招待,让他们得以亲见家乡的变化。但年事已高的黄森屏已无精力经受沿路的舟车劳顿,也无法承受回到家乡之后的巨大喜悦,这年的十月在抵达南京后不久就去世了寿七十。去世之前他向明成祖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境土悉属职方”的,将渤泥和断手河流域的土地,归入中华版图;二是“乞封国之后山为一方镇”,请加封东南亚的最高山(名基那巴卢山,意为中国寡妇山)为渤泥国的镇山,并赐以美名,永镇南洋大地;三是“托体魄于中华”,允许自己安葬于中国。明成祖在今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岗东向花村乌龟山地方为其立墓,以王礼赐葬。立他的儿子遐旺(AWNG)为渤泥新王;赐渤泥国后山“长宁镇国山”之名,并亲撰碑文,命太监张谦等人南下刻石立碑。1408年,渤泥新王遐旺在太监张谦、行人周航等人的护送下回国。张谦等人到基那巴卢山下刻石立碑,还专门到爪哇传达了永乐皇帝的诏命:不得再向渤泥国要求进贡。张谦、周行一行镇守渤泥一年之后归国。回到渤泥的遐旺仍继承了黄森屏在渤泥的固有地位和影响,一直控制住渤泥的政局,当地华人仍称他为“总兵”,他曾于1412年再次回到中国向永乐皇帝进贡。黄森屏的妻子李惠娘去世后葬在长宁镇国山,此山因此被当地番人称为“中国寡妇山”。
黄森屏的妹妹黄元丽和第二世苏丹艾哈迈德(Ahmad)育有一女黄桂,嫁与沙里夫阿里(Sharif Ali),他并不是文莱本国人,而是从麦加来的阿拉伯人。1425年第二世苏丹艾哈迈德(Ahmad)去世,由沙里夫阿里继位为文莱第三世苏丹,此后世世相传到今苏丹博尔基亚,已历二十六世。黄森屏一系对内尽力辅助苏丹,对华人则称以渤泥国王,直到万历年间,相沿不改。明中期以后,中国力量从南洋退出,渤泥不再进贡。欧洲殖民者东来以后,渤泥与中国的关系完全阻断,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国号也改为文莱。金墩黄氏一族逐渐回教化、马来化,退出了文莱政坛。但民间一直有王室奉黄森屏为始祖的说法在流传,文莱王室也在不同场合给黄森屏以“极为正面”的评价,并将其列入《文莱王室世系图》中。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有黄森屏路,王室博物馆中有熙春黄森屏的遗物,黄森屏儿子遐旺黄克孙的墓地也一直得到王室的看护和修葺。二十世纪初,文莱仿效西方创制国旗时,还特意在国旗中加上两道斜杠以纪念开国的两位亲王,其中一条指的就是黄森屏。
文莱史迹与国王血统
据《婆罗渤泥史》载:在公元14世纪初元朝末叶从军云南楚雄府鹤庆时作为一位不得志的元朝泉州编民从戎官员黄森屏(ong Chun Ping)1381年受命征调云南腾冲卫,后来奉命出使婆罗国(文莱)。到达婆罗后成为婆罗国的一名华人。由于黄森屏的杰出才干,赢得了当地华侨华人的爱戴,被推为文莱华人领袖。黄森屏成为整个婆罗国的统治者,任支那巴坦加总督、总兵和苏丹,实即国王。黄森屏统治文莱时期,曾用几十艘大船载石沉于文莱河口,用土填为地基,在其上建造了一道石墙和堡垒,称为石堡(Kola Batu),至今遗址尚存于加奥朗(Kaya Orang)和舍门(Chermin)二岛之间。黄森屏去世后葬在南京,儿子遐旺黄克孙(继王室出)葬在文莱,他的子孙留居于此,世代传衍,极为显赫。据文献记载,黄森屏生有一女黄桂姑,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给渤泥(Bruni,即文莱)第二苏丹阿合曼(Akhmed)。阿合曼死后,黄森屏的女儿黄桂姑继承王位,成为文莱国王。从此,文莱国王按黄桂姑女性血缘世系传递。第一位渤泥女王黄氏去世后,将王位传给她与阿合曼苏丹所生之女。第二代女渤泥国王嫁给一位从阿拉伯到文莱的酋长阿里(Sherif Ali)。到本世纪,文莱国王已传20余代,他们都是黄森屏的女儿黄桂姑女性直系后裔。因此,历史上文莱王室便奉黄森屏为始祖,至今文莱仍有“黄总兵墓”,历代修葺,受到文莱王室的祭祀。明中期以后,当然,后来明朝海禁,大明的海船不来了。送上门的国土都不敢收。中国力量从南洋退出,渤泥不再进贡。西方殖民者来了,最终文莱跟其它东南亚国家一样,沦为殖民地,统治它的是英国。欧洲殖民者东来以后,渤泥与中国的关系完全阻断,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国号也改为的文莱国。黄氏一族逐渐回教化、马来化,退出了文莱政坛。但民间一直有王室奉黄森屏为始祖的说法在流传,文莱王室也在不同场合给黄森屏以“极为正面”的评价,并将其列入《文莱王室世系图》中。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有黄森屏路,王室博物馆中有黄森屏的遗物,黄森屏儿子遐旺黄克孙的墓地也一直得到王室的看护和修葺。二十世纪初,文莱仿效西方创制国旗时,还特意在国旗中加上两道斜杠以纪念开国的两位亲王,其中一条指的就是黄森屏。 其谱载以元从军,熙春黄森屏征服婆罗洲之事,遂辗转记述婆罗洲之书籍,然此事之原始资料,为苏禄王室之世系书。黄森屏初名元寿到勃泥之时,携带中国福建泉州人甚多,盖奉王命采龙珠而来者,龙甚猛,偶食人,嗣黄森屏想得一法,以腊炬置于玻璃瓶之中,后乘间窃取其珠,龙不知仍以为珠在也。黄既得珠,遂率众回国,同伴有黄刚者,拟劫夺之。黄总兵知其谋,遂回勃泥。黄森屏有女黄桂姑嫁于渤泥苏丹阿哈密Sultan Alhemed为妻,生一女赘一亚剌伯人为婿,后传位于其婿,是为苏丹布克Sultan Berlat”此该世系书所载关于中国闽南泉州人在勃泥之大概情形也。以下每代苏丹传授,系统厘然。直至现世苏丹为止。黄森屏率领多中国福建泉州人至勃泥,此自事实。而黄森屏自述其所以至勃泥之原因,及该泉州金墩世系书纪其所以留居勃泥之事实。为一三七五年即中历洪武八年,事在元末明初,吾泉郡熙春黄森屏之至勃泥,官云南路楚雄军鹤庆守备,率众逋于海外,缘元明之际,吾国威震于海外,若遽率多人,以临土酋之国境,黄森屏有求久居海外之心,何至携其爱女远来,使嫁土酋,故既缔姻好之后,土酋当然划一大区域,使同来之中国人,生聚其中,黄森屏系金墩世家延续先祖黄府忠贞报国则为之长。此所以有中国皇帝Chinese Rajah,中国总督Chinese Govermor之称。固不仅西人之游历旅行者,如是称谓,即土人亦如是说也。此段原始史料,既已说明,则中国人在婆罗洲遗留之史迹。
(一)黄总兵之墓
此墓在婆罗泥Bruni市外一英里许,婆罗泥市昔在河中岛上,往来贸易须用小舟,嗣以不便,遂迁居岸上。二十年前有乡人黄卓如君至婆罗泥贸易,拟承办该处各种巨大实业。故婆罗泥苏丹极优待之。未几适值该苏丹祭墓之期,乃约黄君参观祭墓典礼。并作郊游。及期苏丹所御之服,半作中国式。盔而雉尾,略如旧式戏服。乃随之出郊外约一英里许。上山巅,有一古墓,朴实无华,中竖碑,中隐约若有中国字。然已日漫雨漶不可读。黄君好奇心切,乃取草纸扪而拓之,得五大字,曰黄总兵之墓。旁边并无年月日及其他题碑署名等小字。文莱开国始祖黄森屏既卒葬于南京。此墓为何人之墓,当然为黄森屏子遐旺黄克孙之墓。官爵可承世袭无疑矣。以世系书核之。父黄森屏为该苏丹二十代前之外王祖父。如男女世系并重,则亦二十代上之王祖父也。故舍黄森屏外,尚有何人足邀苏丹之膜拜哉。然其称总兵者何故?则实为1381年征调受命于朝而来者则总兵乃其父黄森屏原衔。
(二)中国人地名
在旧英属北婆罗洲有一河曰Kina Batangan 就土人之意译曰中国河,又有一山曰Kina Balu 译曰中国寡妇峰,又在英属纳闽Labuan境内有一河曰Kina Benua River亦曰中国河。凡此皆中国人蕃殖于是邦,而为土人特赐以此名之证据也。所谓中国河者,即当年黄森屏率众取龙珠之所,而中国寡妇峰者,亦黄森屏之女黄元丽所居之处。此其显而见者。黄森屏率众南来,必先在此处登岸,嗣以土人不甚融洽,或其地土硗痫,不宜耕稼种殖,遂与婆罗泥苏丹通婚,迁移至婆罗泥后承王位。此其到婆罗洲后之大略也。
(三)含有中国血统之国王
北婆罗洲土著名曰都逊Dusan,一般人类学者及地理学者,多称其为混合种,乃土人与中国人之结晶者。吾中国人之大批至婆罗洲者,最先当然为征爪哇之溃兵。沿途遗落,则此次黄森屏之率众移殖是也。此辈之移殖婆罗洲,当然与土女为偶,配惠娘李氏一传之后,此辈之纯粹中国人,然无嗣(仅生女无生男)。继娶文莱国王室之女自变为混种之中国人矣。幸其人数众多,自成一华族阶级,互通婚姻,有明之后,华族人亦有不断有少数移住,大抵亦多与此辈混种者相偶,是以都逊土人亦自称中国人之苗裔也。据西人著述谓此辈耕织,均用中国之法。该岛回教已成普通之信仰,而此辈犹保存其偶像之迷信,足见其含有极强之中国人血统云。虽然,此特证明吾国人在婆罗洲历史上一种遗迹而已,文莱国彼辈实含有中国人血统之国王。